据GTM Research与太阳能产业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就装机量而言,2012年第一季度表现颇佳(506MW给逾35000个家庭带来电力)。
作为太阳能光热产业,与受到了从政策到资本的极度关注的光伏产业不同,光热产业是在一无先例、二无引进、三无成熟市场的三无情况下,靠科普推广发展起来的就拿太阳能行业国际化企业的典型无锡环特公司来说,环特公司仅经过八年,产品便已经出口到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遍布五大洲的销售网络和全球八大研发中心。
在技术方面,中国光热产业则与光伏相反,不仅三头在内,而且无论从产业规模、数量、市场成熟度还是从核心技术上来说,都领先于世界水平。环特公司便是在用两条腿走路,即便是在国外市场,也就是退一步讲,如果有一天,光热也遭遇如此危机,光热也会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这条退路。但一场持久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行业的脆弱性,半数以上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的企业大幅减产,10%-20%的企业小幅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部分上市企业二三季度业务普遍出现亏损。面对美国开出的反倾销制裁,其实这些这仅仅只是中美贸易大战的一个片段,光伏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畸形发展的状况,中国光伏产业的症结在于,它除了是高科技产业外,同时也是外向型行业产品对外依赖度高达90%以上,所使用的设备对外依赖度在50%以上,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日前,美国将对我国光伏企业征收高达31%至250%倾销税。
太阳能光热是否可以成功上位 面对光伏企业的海外受困,太阳能光热行业作为在国内国外同时发展的行业则显得更加游刃有余。那么,随着光伏产业的受困,光热产业是否会步其后尘呢?光伏的冬天是否到来光伏是广受国家和社会关注的行业,国家和各地政府层面给予很多政策支持。光伏产品出口量不断提高,价格却不断下滑。
这将让光伏企业的处境雪上加霜。如果这块组件被安装在光照二类地区,耗电量将在1.9年内收回,并在未来的20多年间,大致产生12098度绿色电力。以此引导企业提高生产水平,避免对整个行业一刀切。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徐征说。
我们不能把进出口总额作为评价经济开放度的唯一指标,而要对出口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改变对高耗能产品出口创汇作用的依赖。而光伏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以生产阿特斯功率240瓦的CS6P组件为例,硅冶炼、硅提纯、硅锭及硅片制造、电池品制造、光伏组件制造等阶段的耗电量大致分别为38度、398度、64度、39度和5度,全程耗电544度,而这可以让2.2瓦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发光120年(按照每天工作12小时计算)。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说,欧盟和印度也可能跟随美国的脚步,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做出类似的双反调查,课征惩罚性关税。徐征认为,宜抓紧本轮国际市场疲软导致光伏产业普遍亏损的时机,加快淘汰投机类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激发规模效应,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此外,有专家认为应当加快培育多样化的光伏市场,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支持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消费光伏产品。
史立山认为,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际光伏市场的状况将难以持续。美国商务部终裁结果将在今年10月宣布。5月份,美国商务部再次宣布新一轮对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至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并将征税措施向前追溯90天。当然,这对建立健全企业节能、排放的监测检测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尽管光伏电池全年出口量增长七成多,但江苏省去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仅增长12.2%,为152.3亿美元。太阳能光伏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之一。
张含冰说,即使同属高耗能产品,如果一个企业生产能效高,则可使用较优惠的进出口关税。从国内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已经达到3500万千瓦,已可以满足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安装需要。
这种短期能耗投入与长期能源节约的比率看似有力证明了太阳能光伏是节能产业,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产品的效用要以消费地来衡量,而不应以产品生产地来计算。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三头在外产业:一是光伏电池的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制造富豪的神话和地方政府的热情,助长了很多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欧美抡起双反大棒光伏产品出口前景黯淡得益于欧洲光伏市场的拉动,我国光伏产业在2004年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连续多年增长率超过100%。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更有来自房地产、服装、纺织等产业的资本大举进入,而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能源利用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生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口国外。
如果条件具备,也可结合能耗水平,实行更具差别化的进出口税收政策。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光伏产品生产过程中,硅提纯阶段能源消耗量最大。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同时,应加强光伏产业整合研究,做好应对行业洗牌准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将这种现象喻为人吃苹果我食渣。史立山表示,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70%以上,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
作为典型的三头在外的产业,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为国外用户输送清洁能源的同时,却消耗了大量国内能源,这种现象亟须引起重视。去年8月,晶科能源周边河道发生大批鱼死亡事件,当地村民认为是晶科能源污染所致。按此目标每年需安装2000万千瓦,这将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发达国家除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外,还试图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减排规则、技术标准、劳工标准、社会责任等来强化产业控制主导权,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力。
三是加强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间的沟通协调,引导有条件、并网难度小的光伏发电设施率先并网,先易后难,不断完善光伏并网管理体制。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达到3300万千瓦,实际产能达到4500万千瓦。
他建议适当提高光伏产品资源税,提高环境门槛,是现阶段的可行性手段,也是国际通行做法。目前德国光伏发电量占到其总发电量的3%,如果到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3%,光伏发电量将达3000亿千瓦时,需安装光伏容量2亿千瓦。
说太阳能光伏是新能源,对中国来说现在是伪命题。二是组织电网公司、光伏电站安装商与运营商、光伏并网与储能设备制造商等制定光伏并网技术标准。
近期,欧美针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紧箍咒越箍越紧,让国内光伏业出口蒙上一层阴影。但这种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并不科学。提高国内市场容纳度加快产业整合一些专家就此提醒,我国应警惕光伏产品出口以新能源之名行高能耗之实,把握当前国外市场需求不振的契机,出实招开辟国内市场。去年,浙江海宁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就因为污染环境被当地政府部门通报。
多年来,中国人花着高能耗,加班加点为老外节能,太阳能光伏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已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为加快培育国内光伏市场,完善光伏发电并网技术与标准也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多晶硅产量已满足了我国50%光伏电池生产需要,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也迅速提高,三头在外的状况有所改变,但光伏电池产品市场在外的状况尚未改变,许多关键装备和主要原辅材料的对外依赖度仍然很高,这一产业还是过度依赖国外。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
计划到2015年,公司将形成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年产销各1000MW,及年产切片500MW、硅料5000吨的能力。近日,由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德国拜尔能源集团开发的5,9MW光伏电站将在罗马尼亚开工,据了解该项目经过近10个月的开发和筹备,拜尔作为项目总包方,完成光伏电站项目融资,承建,运维和转让工作。